『新冠防治』影像学上的“白肺”如何理解,一起来看

 admin   2025-07-29 03:15   19 人阅读  0 条评论

想知道关于『新冠防治』影像学上的“白肺”如何理解,一起来看和新冠的肺部影像特征图片的相关题,你想知道那些呢,下面就让小编带你了解一下。

现在疫情已经解除,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白肺”。甚至可以说,关于“白肺”的说法已经发生了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白肺”。

什么是“白肺”?

“白肺”实际上是对一种常见影像表现的形象描述。通俗地说,胸部CT成像显示肺叶中有一个或多个密度增加的斑点。

CT的本质是X射线,CT成像的基础是不同的组织结构对X射线的衰减系数不同。一般来说,CT值越高,阻挡X射线的能力越强。物质的密度越高,CT图像越白。

转载自淮河医院微信公众号

正常情况下,肺泡充满气体,因此正常肺组织在CT上呈黑色

转载自淮河医院微信公众号

当炎症和感染发生时,肺泡内充满渗出液或炎性细胞,阻碍X射线的穿透,病变部位的肺组织在CT上呈现白色。该图像上的白色区域表明肺组织已患病。这并不意味着肺组织本身变白。病情好转后,白色区域会恢复正常黑色。

只要肺部有炎症就叫“白肺”吗?案是否定的。

一般来说,当肺部炎症严重时,有大量渗出物,白色区域病变肺组织面积达到70-80%,临床上称为“白肺”。

那么“白肺”=新冠?案是否定的

CT图像中肺密度增高的主要表现为毛玻璃样改变和肺实变。毛玻璃变化在CT图像上显示为微弱的模糊白色,并且不会掩盖肺部纹理。主要见于肺炎、肺水肿、肺泡出血、中性肺病、风湿性免疫性疾病等。肺实变CT图像呈较浓密的白色,常见于肺炎、机化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等。过敏性肺泡炎等。

转载自淮河医院微信公众号

图A正常肺组织的CT表现。图B左肺下叶肺组织实变,诊断为大叶性肺炎。图C显示双肺多发毛玻璃样改变,诊断为间质性肺炎。

所以,“白肺”只是一种形象状态,指的是此时此刻肺部看起来特别不好。这种状态并不意味着它是完全不可逆转的。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治疗,是有康复的机会的。

COVID-19的典型CT表现

早期CT影像表现——

早期病灶分布主要在肺周边背侧和双肺下叶,靠近胸膜,病灶长轴多与胸膜平行;

病斑主要形态为多叶多灶、单叶状病斑和孤立圆形病斑;

早期多数病灶呈毛玻璃状密度,部分病例实性结节周围出现毛玻璃状密度。

晚期CT影像表现——

大多数COVID-19病例病情进展迅速,晚期CT影像表现可能发生明显改变,表现为病灶数量、范围和密度增加,病灶逐渐从周边向中心扩展。肺。COVID-19肺部病变通常在发病后14天左右达到高峰。

关键期CT影像表现——

重症期CT影像表现包括病灶范围进一步扩大,可累及双肺,病灶密度增高,出现“白肺”外观,并可伴有少量胸腔积液。

消散期CT图像表现——

多数病例治疗14天后进入消散期,CT图像显示病灶范围缩小、密度降低,仅残留少量条索状高密度影。

转载自淮河医院微信公众号

图A显示了未感染COVID-19时的CT检查结果。图B、C、D显示了患者COVID-19抗原检测呈阳性后肺部病变演变的CT表现。

哪些“小阳性人士”推荐CT检查?

目前国内报告显示,绝大多数感染COVID-19的人仅有上呼吸道感染,COVID-19的检出率约为10-20。虽然临床上也可见到年轻人肺部受累的病例,但大多是有基础疾病且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因此,并不是所有感染新型冠状病的人都需要接受CT检查。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我们建议您进行CT检查

1.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持续高烧3天以上且使用退烧药无明显效果者。

2、高烧过去,但低烧持续或1-2天体温恢复正常,然后又出现高烧、气短。

3.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出现反复发烧、精神状态不佳、胸闷、憋气、气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4.咳嗽持续两周以上,镇咳药物效果不明显,甚至痰中带血,夜间或变换体位时咳嗽加重,咳出脓痰,或原有症状如再次出现发热、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那些明显加重的人。

『新冠防治』影像学上的“白肺”如何理解,一起来看这样的题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吧,想知道关于更多新冠的肺部影像特征图片这样的话题,可以持续关注本站!

本文地址:http://www.hyatt-tianjin.com/post/191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