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经济展望中美分化,政策相背

 admin   2025-01-19 13:42   139 人阅读  0 条评论

有不少人都想知道四季度经济展望中美分化,政策相背和支持疫情政策梳理汇总的相关题,接下让小编详细讲解吧!

核心理念

中美经济分化趋势仍在持续。造成分歧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原因是两国在疫情期间做出了不同的政策决定,导致两国面临不同的经济挑战。我们认为,今年四季度最明显的分歧仍将在货币政策上,主要是两国通胀压力方向不同。

8月份以来,中国稳增长政策不断加码。宽松货币、宽松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多重推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提供“底”。然而,当就业和收入预期疲软、储蓄倾向偏高、经济高增长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并不强。首先,货币政策可能还有至少10BP的降息空间。其次,一线城市房地产政策可能进一步放松,房地产销售企稳。第三,财政政策也可能扩大赤字。清算债务余额。

此外,短期来看,政策重点“扶持”房地产,有利于缓解房企压力,缓解流动性风险,但这也预示着经济发展将无法快速摆脱“房地产”的束缚。交易——房地产投融资——土地交易——地方财政”的传统循环。但我们认为,推动房地产短期托管除了“治标”之外,推动高质量发展、稳定经济增长潜力还需要进一步清除“障碍”,才能“治本”。因此,第四季度我们可以期待三个方向。一是推出一揽子减债计划,二是新型城镇化、中央和地方财权改革等“大改革”,三是以制度性开放为重点的高技术改革。横向对外开放。

文本目录

1欧美经济展望

11高基数减弱,同比降幅收窄

从宏观周期看,欧美正呈现新一轮复苏,经济韧性超预期。2020年疫情爆发后,欧美货币政策过度宽松、财政政策过度刺激,经济在短时间内复苏。此后,欧美经济经历了过热和滞胀时期。2022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出现技术性衰退,GDP连续两个季度环比负增长。2022年第四季度,欧洲经济也出现负增长。不过,这种经济负增长并没有转化为衰退趋势,直接跳过了衰退阶段。欧美经济反而进入新一轮复苏周期。

欧美消费增长触底回升。2023年,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同比增长率将高达74%。在收入高增长的拉动下,消费增长也开始温和回升。7月份美国零售和食品销售同比增长25%,较4月份的-3%有所反弹。欧元区零售销售指数同比降幅也继续收窄。欧元区4月零售销售指数同比为-33,为近两年来最低。7月份已收窄至-14。随着欧美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消费增长已见底并可能继续反弹,带动经济复苏。

欧美可能开启新的库存周期。2023年以来,美国制造业PMI中新订单与原材料库存的比率逐渐恢复。由此反映出的题是,与订单增长相比,原材料库存较低。这是因为企业年初就预见到经济衰退,因此开始主动去库存。不过,美国经济数据依然强劲,衰退预期逐渐消退。由于库存已经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可能会再次开始补充库存。2023年6月,美国制造业库存同比为-0.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预计新一轮库存周期启动后,或将开始反弹。

新一波技术浪潮正在帮助美国经济复苏。我们在半年报中指出,美国经济保持强劲的原因之一是人工智能发展带动的投资热潮。美国国内私人投资占GDP的比率从2023年第一季度的-222反弹至第二季度的057。此外,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也推动美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复苏。从历史数据来看,美国经济增速与企业每小时产出增速一致。2023年第二季度,美国企业每小时产出同比增长14%,呈现明显反弹。

12通胀可能触底回升

高基数蜜月期结束后,同比通胀可能触底回升。近六个月美国核心CPI环比均值为035,对应通胀中枢为428,仍高于美联储目标;欧元区核心CPI环比平均为052,对应通胀中心为638。而从基数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美国核心CPI平均为052,对应通胀中心为638。第四季度为033。因此,在高基数影响下,美国核心通胀呈现下降趋势,但进入四季度后,高基数影响若消除,同比通胀增速或将反弹。

核心CPI环比仍处于高位。从指数平滑后的美国核心CPI环比来看,其环比增速仍处于较高水平,通胀上行的风险依然较高。而且,从中美欧日汇率加权工业生产指数来看,四大经济体工业生产指数增速均在上升,反映出全需求正在回升。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汇率加权通胀增速也在回升,表明全通胀正在反弹。

油价持续上涨,欧美通胀压力加大。随着以沙特为代表的OPEC大幅减产,油价持续反弹。9月5日,IPE布伦特原油期货收于9005美元/桶,自2022年11月以来再次触及90美元/桶大关。欧洲能源依赖进口,油价上涨将导致制造成本增加,最终将导致欧洲能源依赖进口。传导至家庭消费,造成通胀压力。这也是2022年欧洲通胀飙升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油价上涨趋势持续,欧洲通胀或将反弹。

美国石油需求正在回升,领先指标显示通胀可能反弹。8月份,美国原油产量将需求扩大至201735万桶/日,继1月份的176554万桶/日之后继续上升。一方面OPEC减产带来供给端,另一方面需求端却在回暖。美国CPI能源触底反弹,同比回升。美国制造业PMI价格指数也出现反弹,6月份达到418,8月份达到484。一方面,原油需求的上升也预示着美国新一轮经济复苏,另一方面也预示着通胀可能再度抬头。

劳动力市场紧张导致工资增长反弹,工资通胀螺旋链依然存在。2023年7月,美国职位空缺与登记失业者的比率为151,这意味着每一个失业者就有151个职位空缺。虽然有所减少,但仍高于疫情前12的2019年平均水平。劳动力市场依然紧张。8月,美国平均周工资同比398元,大幅反弹,再次逼近工资增速4。作为潜在通胀指标,工资增速回升表明通胀可能回升。

13加息尚未结束

随着欧美新一轮经济复苏,通胀可能再次反弹,这意味着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收紧。从欧美实际利率来看,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加息后,实际利率触底反弹。但截至2023年7月,美国实际利率仅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而欧元区实际利率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从银行信贷来看,欧元区银行信贷增速下滑较为明显。欧洲央行的货币紧缩效果优于美联储。欧元区的终端利率可能低于美国。

美联储终点利率或上调至6以上。9月1日,亚特兰大联储GDPNow模型测算美国第三季度GDP环比为56,对应GDP为31同比。根据我们的联邦基金利率预测模型,假设三季度GDP同比为31,核心PCE同比为40,对应的9月政策利率为568,即美联储将9月继续加息25bp,联邦基金利率区间为550-575。展望未来,如果美国经济依然保持韧性,季环比GDP年化率在50以上,那么美联储四季度可能仍需要加息,最终利率将达到50以上6.

2国内经济展望

21短周期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货币财政发力空间依然存在。

7月政治局会议指出,“经济复苏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前进的过程”。今年二季度,GDP增速较上季度明显放缓,面临浪潮低谷。考虑到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要求,中性情景下,今年三季度和四季度GDP应分别在4和53左右。事实上,7月经济数据依然疲软,8月PMI仍处于收缩区间。尽管8月份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实施,但考虑到政策落实指令与经济数据复苏之间的时滞,可以预见,三季度GDP较二季度不会出现明显反弹。我们预计第三季度GDP将同比。它可能落在34~4的范围内。从这个角度看,今年四季度是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关键时期。

我们8月28日的报告《全年GDP目标如何实现?》探讨了未来一段时间私营部门和政府部门如何在扩大内需中发挥作用。私营部门的强势意味着居民消费潜力得到充分释放,房地产销售面积趋于稳定。政府部门的努力意味着财政支出更加积极、财政收入趋紧,以及对基础设施投资和土地交易的弹性支持。

8月份以来,货币政策和房地产政策相继实施,有利于释放部分民间消费和投资潜力。居民消费方面,8月中旬MLF利率下调,9月初五大国有银行等主要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包括现有房贷利率,或有利于刺激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消费潜力。但也应该看到,家庭消费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尽管降息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储蓄倾向,但在就业和收入预期疲软的背景下,消费倾向的大幅反弹尚需时日。因此,我们小幅上调了2023年6月《下半年国内经济展望》中对居民消费的预测。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可能会有所回升。68岁左右。

对于居民投资来说,重点是房地产交易。8月份以来,一系列房地产放松政策也相继推出。国家同步下调存量首套房贷款利率,并下调二套房贷款利率下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全面“认房不认贷”。短期来看,这将对激活房地产交易市场、释放压抑的需求起到重大作用。历史上,2008年10月和2014-2015年全国范围内降低首套房和二套房首付比例,迅速阻止甚至扭转了房地产交易增长下降的趋势。但我们认为,今年再次推出的利率和首付比例“双降”的效果仍需长期考虑。

7月政治局会议指出“房地产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实际上预示着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人口见顶和城镇化速度放缓将制约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增长。我国总人口已于2021年达到峰值1413亿,人口拐点在2022年开始出现。同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约136亿平方米,较2017年下降243%。2021年,今年前7个月,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5%。8月份,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2%,且仍无明显回升。

房地产一揽子政策将于8月底9月初出台。接下来的“金九银十”时期甚至整个四季度,商品房交易可能会出现短期反弹。我们在《关于降低现有首套房贷款利率和二套房贷款利率下限的速览》中测算,这两项刺激政策的效果大约相当于降息30个BP。不过,即使6月份5年期LPR下调10BP,在房价下跌的压力下,年内降息40BP也可能不足以支撑房地产市场的下跌和反弹。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重新上调了《下半年国内经济展望》对今年年底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的预测,可能会回归到-4以内。房地产销售反弹的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房企去库存-销售回笼-房地产投资反弹链条的重塑或许更难一蹴而就。房地产交易的反弹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传导至房地产投资。年内我们将小幅降低房地产投资。预计增长率在-5左右。

尽管近期多项刺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为民间经济潜力释放扫清障碍,但受政策效果滞后、就业预期疲软、收入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民间消费和投资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我们仍然认为,短期内政府部门发挥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

我们初步测算,如果民间动力不足,为了支持基础设施投资和政府采购,今年需要在预算基础上增发15万亿元国债,以及相应的增速。广义的基建投资大概需要达到9左右。现在看来,多项稳增长政策正在协同作用,私营部门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复苏。今年实现GDP目标对政府支出的依赖相对减弱,但广泛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仍需达到8%左右。相应地,我们进一步上调全年基建投资预计同比增长5%左右。今年专项债券基本将于9月底发行。如果四季度重大项目资金持续紧张,不排除恢复债务余额限额的可能性。

总体来看,四季度是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观察窗口,也是实现全年GDP增长目标的关键时期。8月份以来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经济提供“后盾”,但经济增长压力也不小。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仍然不可或缺首先,货币政策还有至少10BP的降息空间;其次,一线城市房地产政策或将进一步放松,房地产销售企稳;第三,财政政策也可能扩大赤字,盘活债务平衡上限。四季度有望在阶段性波折中触底,冲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22长周期潜在增长率下移,低通胀趋势持续

虽然今年四季度经济增长压力可能有所缓解,但也应该看到,这更多是受到房地产政策放松、货币政策调整等外生因素推动。这可以解“燃眉之急”,但很难改变潜在的经济增长率。放缓趋势。我们2022年11月发布的《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初探》测算了我国2022年至2030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2021年至2025年,潜在经济增长率可能逐年下降,中心在55左右,2026-2030年潜在经济增长可能进一步下降。

我国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本阶段初期,传统产业投资需求在后房地产周期和经济转型下持续萎缩,整体产业产能过剩题可能长期存在。也就是说,需求相对不足。价格层面,可能是价格中心下移,低通胀趋势持续。

关于四季度经济展望中美分化,政策相背和支持疫情政策梳理汇总的一些相关题,本文已经做出了详细的解,希望诸位网友能够喜欢。

本文地址:http://www.hyatt-tianjin.com/post/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PREVIOUS: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