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团队老年人一旦感染,需家庭密切监测,必要时及时就诊

 admin   2025-07-23 03:15   8 人阅读  0 条评论

网友一说到关于张文宏团队老年人一旦感染,需家庭密切监测,必要时及时就诊和一些张文宏感染新冠后这样的相关话题,总是能引起不少人的关注,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解。

保护家人,远离疫情

过去几天,公众人物一直在互联网上分享他们感染COVID-19的感受。这是帮助公众消除对COVID-19恐惧的好方法。他们用自己的经历让大家认识到,COVID-19的症状与流感、感冒等其他常见呼吸道病相似。疾病非常相似。

近期,钟南山院士就COVID-19感染后遗症、反复感染等题做了深入科普[1]。您也可以查看并阅读。我们的团队最近对今年上海Omicron疫情中的10,000多名感染者进行了半年多的随访,同时还对非COVID-19感染者与健康对照者同期进行了随访。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目前的Omicron株并未对人体器官造成特异的长期损害,仍然表现出常见呼吸道病性疾病的特征,是我们人类可以应对和接受的。目前,新型冠状病病将逐步纳入常态化呼吸道病,从新发传染病上升为季节性或局部传播的传染病序列。

世界已进入从新冠病大流行向局部流行或季节性流行转变的阶段。这与我们在2009年遇到的2009H1N1非常相似。也许当我们一夜醒来时,我们会发现我们好不容易熬过了这场大流行。

中国是世界大流行结束时最后一个退出对COVID-19严格控制的国家,也是重症病例和死亡人数保持最低的国家。但今天,我们仍然要面对出境过程中出现的一波大范围感染的挑战。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突然改变三年来的生活方式,我们就会感到有些不知所措。针对一些常见的疑惑,并澄清之前的一些不实传闻,我们提供一些建议和经验供大家参考

1、大规模核酸检测已终止。我们应该做什么?

当疫情来袭时,就像长期躲在封闭的环境中一样。突然出来的时候,阳光会感觉有点刺眼,不过大家很快就适应了。这并不奇怪。很多人都在努力成为“杨过”,努力成为“阳顶天”。大家对于新冠的恐惧正在慢慢消散。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来说,一感冒发烧谁会满世界寻找核酸亭呢?只要吃点退烧药,保证睡眠,多喝水,吃点维生素C就可以克服。现在检查抗原的时候,我就想,如果找到了“中队长”,我就把自己关起来几天,不传染给家人和身边的人。

现在北方很多人被感染后都感觉症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无症状病例也没有那么多。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由于不再进行全面的核酸检测,所以我们不知道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当感染基数巨大时,很大比例的无症状人群就会被“忽视”。我们只感觉好像每一次感染的患者都会有非常难受的症状。此外,随着北方进入冬季,寒冷也是新冠的“帮凶”。而且现在也是流感高峰期,稳定疫情的挑战会比南方更大。

新冠肺炎

大流行

2、医疗救治和给药系统能否应对大规模社会感染?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COVID-19最终将成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我们可以像对待流感一样对待它。但如果社会上短时间内有大量人员被感染,医疗救治和药品输送系统将受到很大影响。这时,医院和社会药品供应系统必须有预先储备,通过互联网医院、社区卫生系统、网上药房系统满足公众需求。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加,这些普通医疗资源将会出现挤兑。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部门提前规划和干预来平息这种需求。这是在规定时间内抗击病的极限挑战,我们相信中国的资源储备最终能够应对。

新冠肺炎

大流行

三、如何保护家人免受疫情影响

1

后期疫情总体趋势

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已经或将面临一波疫情高峰。根据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第一波Omicron株的感染高峰期数量较多。后期第二波、第三波的反弹将明显弱于第一波峰值。

普通人可以用正常的态度来对待疫情。60岁以下儿童和成人感染Omicron株的重症率显着下降[2]。因此,上述人群无需惊慌,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然而,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那些我们无法担心的家里或外地的老人呢?

可以说,三年来我们举国上下的齐心协力防疫,让我们免遭新冠原株、Alpha株、Delta株等新冠致死率较高株的大流行。我们一直等到Omicron株在Omicron疫情期间相对“温和”的株变得“开放”,给我们一个保护老年人和弱势群体的防备机会。

大规模疫苗接种建立了群体免疫屏障。随着病变异和群体免疫发生变化,季节性呼吸道感染逐渐进入常态化状态,民众越来越轻松,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度过这段时间,我们会发现,新型冠状病无非是我们普通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个额外成员。

2

保护家庭中的弱势成员

老年人是感染COVID-19的高危人群,但如果没有基础疾病或者基础疾病不是比较复杂,重症风险会相对较低。但根据国内外多项研究数据,老年人一直是COVID-19感染重症和死亡的主要高危人群。其中,如果存在年龄80岁以上、多种基础疾病、肿、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多项高危因素,将进一步增加老年人的重症率[3]。无论如何,保护老年患者将是应对第一波疫情高峰的重中之重。

01

第一条需要反复强调的是,疫苗接种是保护弱势群体的方式。

首先,要加强老年人的预防接种。这一经验通过香港不同时期的疫苗接种率与老年人感染新冠病后死亡率的相关性得到证明。疫苗接种可显着降低老年人COVID-19重症感染率高达76-98%[4-5]。上述数据已被全多项研究证实。在上海疫情中,数据也证实,疫苗接种是保护老年人最重要的医疗手段。

因此,对于尚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只要符合接种条件,就应该抓紧时间,在第一波疫情高峰期之前尽快接种疫苗。从接种次数来看,3针比2针具有更强的保护性,2针比1针具有更强的保护性。每剂疫苗都会为身体提供进一步的保护。

对于Omicron来说,虽然接种疫苗后仍有较高的感染可能性,但接种疫苗后再次感染的严重程度大大降低;此外,通过疫苗接种和再感染建立的免疫力要严重得多。远远超过不接种疫苗而自然感染所建立的免疫力。

人类应对传染病的历史告诉我们,在疫苗出现之前,我们主要依靠自身的抵抗力,通过自然感染建立免疫力。疫苗出来后,我们可以利用疫苗加上自然感染来建立更强的免疫力,让我们人类能够快速走出疫情。一些东南亚国家能够迅速战胜疫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规模疫苗接种特别是密集疫苗接种后开放。

02

第二条第一波疫情期间,保护弱势群体,努力避免感染

这里的核心原则是,在第一波疫情高峰期,尽一切努力延缓老年人感染时间,尽量减少老年人感染人数。原因很简单。第一波疫情高峰期,感染人数较多,甚至有大量医护人员被感染。这个时候,医疗资源的紧张和短缺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大量老年人同时感染,可能很难像往常一样得到足够的医疗护理。另外,当全社会的感染率非常高,并逐渐进入群体免疫阶段时,弱势群体暴露于外界的风险将会大大降低。

为了延缓感染,未来三个月,每个家庭应共同努力,帮助老人采取以下措施

1)疫情高发期和高峰期,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去公共场所不必要的聚会和聚餐,戴口罩,勤洗手,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患有慢的老年人,在病情控制稳定的情况下,非必要应避免去医院,并储备治疗基础疾病的长期药物,以免因药物短缺而中断治疗。

3)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增强抵抗力,调节情绪。

如果老年人总体感染时间曲线能够延后,哪怕只是延后1-2个月,整个社会的疫苗免疫屏障就会更强,高峰过后医疗资源也会更加充足和从容。第一波疫情。护理疫情过后,医院的老年人群也将拥有更加丰富的治疗资源。

另外,基于很多人最近一次疫苗接种已超过半年甚至一年,抗体水平有所下降,我们也希望继续加强加强疫苗接种、异种疫苗接种等优化疫苗接种策略改进,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

03

第三条老年人一旦被感染,需要家属密切监护,必要时及时就医。

如果老人明显感染,参考我们之前的公众号介绍,居民可以根据是否已充分接种疫苗、基础疾病是否稳定、是否出现预警症状等进行评估,以做出判断对其家庭成员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老年人属于高危人群,出现警示症状或基础疾病恶化,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提交医生进一步评估。必要时应住院观察和治疗。届时,各医院必须优先安排医疗资源,全力抢救这些老年患者。

如果属于低风险人群,症状相对较轻,且已接种疫苗,可以进行居家隔离和健康监测。同时,感染的老年人要注意个人防护和居家隔离,尽可能降低病传播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服用解热镇痛药物时应谨慎,尤其大量服用很容易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还可能因服用解热镇痛药物而导致低血压休克。服药后大量出汗。

04

第四条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必须当好老年人的保护神

对老年人的保护,更离不开社会每个家庭的支持。尽管与老年人住在一起的年轻人严重感染COVID-19的风险相对较低,但应鼓励有资格接种疫苗的老年人接种疫苗。当老年人感染时,协助老年人监测健康状况,观察是否出现重症预警症状。

与此同时,年轻人感染COVID-19的严重率很低。因此,如果青少年经过自我健康监测后没有出现值得警惕的预警症状,可以继续居家隔离,并释放更多发热门诊和急救资源给更需要的人群。老年患者。但如果青少年在自我健康监测后出现可疑预警症状,仍需及时就近就医。

疫情高峰期,有老人居住的人也应接种疫苗和加强针,自觉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集,外出时做好自我防护,避免感染。青少年若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及时进行抗原自检并自我隔离。减少与家中老人的接触。如果不符合单间隔离条件,在保证家中老人得到照顾的前提下,家人也可以选择集中隔离,降低老人被感染的风险。

新冠肺炎

大流行

4.我们终将走出疫情

在漫长的抗疫隧道里走了三年,我们即将走出隧道。空气、阳光、自由的旅行都在等待着我们。但最后一步,需要全社会的动员。新冠病不是一个人的疾病,而是对每个家庭的考验,对我们社会的考验。我们需要每个家庭的每个成员都采取行动。做自己健康的负责人,也做家里老人的守护者,赡养和保护他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尊重科学,凝聚共识。最重要的是,三年后,我们以极低的病死率走出疫情,恢复正常生活。这是我们国家引以为豪的最后胜利。

文艾静文、于胜雷、周辉、阮巧玲、李阳、王新宇、张文宏

文中详细解了张文宏团队老年人一旦感染,需家庭密切监测,必要时及时就诊的这类题和一些关于张文宏感染新冠后相关内容,希望对广大网友有所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hyatt-tianjin.com/post/186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NEXT:已经是最新一篇了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